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(以下稱“研培計劃”)是《國家“十三五”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》提出的重要任務,是非物質文化遺產(以下稱“非遺”)保護事業的一項基礎性、戰略性工作。該計劃旨在為非遺保護工作提供高校的學術和教學資源支持,通過組織非遺項目持有者、從業者等傳承人群到高校學習專業知識、研究技藝和技術、開展交流研討與實踐,幫助非遺傳承人群強基礎、拓眼界、增學養,增強文化自信,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,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。同時也豐富參與院校的學術和科研積累,完善相關學科體系建設,更好地發揮文化傳承創新功能。
自2015年實施以來,研培計劃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。截止2019年6月,全國有110余所高校積極參與研培計劃,已舉辦研修、研習、培訓670余期,培訓傳承人群近2.8萬人次;加上各地延伸培訓,全國參與人數達9.7萬人次。研培計劃有效地幫助傳承人群增強了文化自信和傳承實踐能力,提升了非遺保護傳承水平;豐富了非遺保護的舉措,激發了非遺傳承的活力,促進了非遺與現代生活的融合;密切了院校與地方社區的聯系,促進了相關的學科專業建設,增強了高校的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能力。同時,研培計劃在增加城鄉居民就業、促進精準扶貧、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,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。
為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,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的要求,文化和旅游部、教育部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在未來3年內共同實施研培計劃,進一步擴大實施范圍,覆蓋更多非遺門類,惠及更多傳承人群,推動非遺的當代實踐,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。
為保障研培計劃有序實施,發揮更好效果,文化和旅游部、教育部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于2018年4月印發了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實施方案(2018-2020)》。對研培計劃的總體要求、實施范圍、實施重點、研培學員和參與單位、工作內容、課程體系與教學要求、教學組織與管理、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做了具體規定。